《深圳特区报》:让创新精神闪耀深圳校园——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深圳探索
深圳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科技创新教育打造成深圳教育的品牌特色,使科技创新成为学生的重要特长。
“深圳学生创客节”助力培养提升学习创新素养。
明日,创新教育大会·深圳峰会将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知名校长、专家、创客等约400人齐聚深圳交流分享创新创客教育的经验。大会选择在深圳举行,与这座城市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努力与坚持密不可分。
在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开发灵活适切的创客课程、成立100个中小学创客实践室……创客文化的种子已在深圳校园里生根发芽,学生们在创新、创造的世界里,享受成长的快乐。
A
规划先行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客教育正在掀起一股席卷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基于对创客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现实需求,早在2014年6月,在多番调研的基础上,市教育局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在国内率先提出培养中小学生的八大素养,而创新素养位列其中。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市教育局规划先行、思路清晰:实施创客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将科技创新教育打造为深圳教育的品牌特色,使科技创新成为学生的重要特长。
“创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而创新的源头则是创客本身,因此我们要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把创新精神融入深圳中小学学生的灵魂中。”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希望我市教育工作者要像“超级园丁”一样,让教育全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的阳光雨露,将创新意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孩子们的灵魂中。
在出台提升八大素养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市教育局还出台了《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构建政府引导、学校为主、社会助推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体制为总目标,全面提升中小学创新素养,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把科技创新教育打造成为深圳教育的主要特色和学生的重要课程,从而实现我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更加强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素养更加卓越。为达到这些目标,行动计划推出“五大行动”:深入推进科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努力构建校外科技教育新机制,搭建科技创新竞赛和成果展示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英才培育试验。
B
改革课程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在福田中学校园里,有一组红绿灯装置,这道独特的校园风景,不仅深圳校园独有,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原来,这是该校学生陈佳的一项自主创新发明——“智能感应式红绿灯”,在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难题的同时,将校园装扮成创新教育、安全教育的鲜活大课堂。
对于学生层出不穷的发明,校长郭其俊充满信心:“学校不仅要推动师生的科技创新设计转换成实物,更要进一步转换成可以产生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的科技产品,在科技创新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何将创客课程有效地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切实推进创客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是深圳在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率先提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等八大素养后,深圳各中小学课改自此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深圳做出了积极地思考与应对,并初步形成了实施创客课程的基本框架。在深圳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已成为“主角”,而任课教师则成为“编剧”,学生从过去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知识的“探究者”。
南山区前海港湾小学是去年9月新开办的学校,走进港湾小学,在走廊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庞大的霸王龙骨骼模型、梅花鹿等标本让人大开眼界;学生创客空间里,日光采集器、模块化编程程序、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一应俱全,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着“科创课”。“‘传统与创新相融、科技与人文共进’才能在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中,打造未来学校的范本。”校长罗朝宣表示,除了硬件,港湾小学还在“课程统整”方面,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科创教育正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C
建设平台 为学生筑就“造梦空间”
2015年11月7日,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在市育新学校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就此翻开我市创客创新教育新篇章,全市中小学校均可预约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签约揭牌仪式上,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表示,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鼓励全市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创客活动,建设深圳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就是为了辐射全市创客教育,成就更多小创客的梦想,意义深远。
该基地之所以落户育新学校,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具有良好的创新教育基础,该校较早开展了机器人创新教育,学生自主发起了“毛毛虫”机器人社团并屡获殊荣。另一方面学校还多次承办国家、省、市级大型机器人创新赛事及活动,成为市中小学机器人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并建设了科技主题教育馆。市育新学校校长殷刚表示,基地将启动开放创客课程,为各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创客课程。
2015年6月14日,T-Hackathon全国硬创马拉松深圳站比赛落下帷幕,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创客团队战胜来自智能硬件的专业公司及专业创客团队,以极具创意的“溺水SOS”项目获得特等奖。作为深圳最早搭建校园“创客空间”的学校,深圳市二高创客空间自2013年9月成立后,在该校教师周茂华等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已制作出3D打印机、智能起居照明系统模型、无线充电桌等产品,还培养出了200多名小创客。
目前,市教育局正重点打造的是中小学创客实践室,现已遴选出100所学校成立各自的创客实践室。创客实践室是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用知识”的机会,实现学生的奇思妙想的空间。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最终形成一个汇聚创意的场所。
D
多方合力 形成共促创客教育的协同效应
推进创客教育单靠教育系统内部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育部门还充分利用深圳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将通过与高科技产业机构的联合,建立联合体,为师生创客提供了更高精尖的平台。
南山区少年创新院就是教育部门与科研机构合力打造的得意之作,该院成立于2014年11月的深圳高交会上,由南山区教育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联合打造,由教育部门选在各级教育机构设立少年创新院的基地和分支机构,以校本课程、课外独立学习等方式,组织师生参与少年创新院的建立和运营。其目的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少年创新院”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孵化地,并以此带动、引领和提升全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在深圳中学,近年来成立了众多创新体验中心,这些体验中心均是学校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共建,并开设了一系列的创新体验课程。这些知名企业不仅定期派科研“大牛”到深圳中学指导学生创新,深圳中学还定期派学生到这些企业体验、学习云计算、生物实验研究等领先技术。
深圳不仅是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集聚地,而且还聚集了柴火创客空间等国内知名创客组织。去年4月,“柴火创客空间”在校园设立的首个“教育合作示范基地”落户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柴火创客空间不仅将创新产品放到该校展出,还定期派创客前来指导。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介绍,创新素养作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之一,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开发和培养。创客不是创业,创客教育旨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动手制作出来,启智未来。
《深圳特区报》2016年1月14日A07版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6-01/14/content_3440356.htm
附件下载: